以新产业为城南发展注入新动能 | 新京报快评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首都各界的代表委员迎来了“最忙碌时刻”,积极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新京报特推出“关注北京两会系列评论”,以飨读者。
据报道,1月22日下午,市委书记尹力代表来到大兴代表团参加审议。尹力指出,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突出功能引领和重大项目带动,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向城南流动;突出激发内生活力,增强造血功能,推动产业强基;突出高质量发展,力争把城南地区打造成为首都发展新高地。
北京城南地区,地势平坦,永定河穿流而过,多水泽苑囿,向来属于低洼之地。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城南与其他地区相比,产业散而不强,发展稍显迟缓。如何进一步加快城南发展,关系到北京南部的崛起,也关系到整个北京市的均衡、高质量发展。
早在2009年,北京市就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将北京城市南部地区作为本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2021年7月,北京市发布《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进临空经济区国际商务综合体、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等重大功能设施建设,打造首都新国门。
运行多年,一轮又一轮的城南行动计划,成为提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牵引着城南持续跃升,不断缩短与其他城区的差距。一个新的城南地区,已经走出“洼地”,正在成为首都发展新高地。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守住千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实现正增长;丰台区则以21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持续在全市“领跑”。可以说,如今的城南,生机勃勃,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新经济增长点。
这首先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南地区作为门户通道和桥头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比如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使得大兴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政策的区域。由此产生的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为城南带来了磅礴的发展动能和无限可能性。
此次尹力强调,“促进新能源、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既立足现实发展态势,更指向未来发展,令人振奋。
其次,城南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地区的协同联动。一个崛起的新城南,要与通州形成推进协同发展的“双犄角”,与顺义构成国际航空“双枢纽”,也要处理好与北京“新两翼”、与中心城区、与河北廊坊等周边地区的关系。惟有做好这一篇篇合作文章,城南才能夯实发展基础。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城南地区存在较多的“空白”,便于进行大体量的项目建设,这也为这一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近年来,城南地区涌现出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引人瞩目。
当然,城南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与这一地区的产业政策、行政效率、营商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这也属于一种内生动力,有了这样的热情和活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城南地区的崛起。
坐拥新机场、毗邻副中心、连通雄安新区、辐射京津冀、通达全世界。当下,北京城南地区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当此之际,惟有外求协同、内务强基,乘势而上、创新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才能切实担当起首都发展新高地的重任。
撰稿 / 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